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工作 > 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利局长谈节水】浙江省绍兴市水利局局长盛林炳:以硬举措落实节水优先方针 推动国家节水行动见实效
以硬举措落实节水优先方针 推动国家节水行动见实效
浙江省绍兴市水利局局长 盛林炳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多年平均水资源量63.02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1196立方米,属中度缺水地区。近年来,绍兴市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和节水优先方针,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用水效率明显提升。
强化制度约束 筑牢节水之基
绍兴市紧抓取水关键环节,发挥制度管根本的作用,严格规范取用水行为。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制定《绍兴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绍兴市用水总量稳定在19亿立方米以内,2024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23.9%和23.4%。
强化水资源法治保障。《绍兴市水资源保护条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水量、水质、水域三位一体综合保护,对节约用水、污染防治、水域保护、监督考核、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规定,为当地水资源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强化用水定额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严格执行用水定额管理,自备取水户计划用水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完成取水计量监测设备更新改造,千吨万人规模以上农村饮用水工程取水口在线计量监测及大中型农业灌区渠首在线计量监测实现全覆盖。
强化水资源监督管理。加强公共供水企业用水数据归集,实现绍兴市县用水数据归集全线贯通,全市公共供水数据归集率达90%以上;统筹推动水资源费制度向水资源税制度平稳转换。
多措并举提质 汇聚节水之力
绍兴市紧扣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找准农业、工业、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控水路径,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灌区节水改造等工作,创建省级节水型灌区14个,全面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10;全面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节水机制,促进农业节水效益提升。
绍兴市上浦闸灌区
推进工业节水减排。采用“分管分质”供水模式将高耗水型工业用水系统与居民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分离,实现水资源优水优用、集约高效利用;建成工业水厂5座,合计供水规模92万立方米/日。
推进城镇节水降损。建立《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规范》地方标准,通过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加强管网检漏等措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5%以内,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水效领跑者城市;市区供水智能化建设试点项目入选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试点并通过国家验收。
绍兴市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实训基地
强化非常规水利用。以再生水工业利用为主要途径,全力打造高耗水产业集聚区再生水利用配置样板,柯桥区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通过水利部中期评估,2024年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超5600万吨。
绍兴柯桥滨海供水有限公司第三水厂(再生水厂)
示范引领创新 弘扬节水之风
绍兴市加强宣传发动,营造全民参与节水的浓厚氛围。
加强载体建设,凝聚节水共识。开展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等创建活动,让节约用水成为全市文明新标识。截至2024年,绍兴市累计创建省级节水标杆(酒店、小区、学校、企业)90个、省级节水型企业466个、省级节水型单位220个、省级节水型小区324个,机关事业单位节水覆盖率达100%,中心城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落实有效节水措施。
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市场节水。2022年开始,绍兴市面向节水技术、设施建设改造等项目及各类节水型企业推出“节水贷”融资服务,发放“节水贷”金额超300亿元;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依托全国首家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实训基地技术优势,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开展节水管理工作,与区、县(市)水务公司签订合同节水项目,节水量近1000万立方米,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2000万元。
拓宽宣传广度,增强节水深度。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创新“党建+普法+节水”宣传思路,打造线上线下节水宣传模式,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企业代表座谈会、水厂和水源地开放日等活动,营造全社会惜水、爱水、节水、护水的浓厚氛围。
发挥基地作用,提升教育实效。建成6个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其中4个成功创建浙江省节水宣传教育基地,以播放微视频等方式,全面、系统展示全市基本水情与水利发展成就,宣传节水知识、弘扬治水文化。